【有声荐读】古代官员制度大揭秘|世界今日报

追心的孩子   2023-05-26 21:34:23

【有声荐读】古代官员制度大揭秘


(相关资料图)

中国有确凿史料记载的官制已经有近五千年历史了,从“三公九卿”到“三省六部”,从“贵族辅政”到“官僚辅政”,从夏朝的三省疆域到元王朝的幅员广袤,古代官制在沿袭中不断变革。

对于皇帝来说,“我的就是我的,你的也是我的”

“一人之上,万人之下”的宰相其实是个高危职业

“三公九卿”的“九卿”原来不只是九个

商纣王时的“西伯姬昌”是当时的“三公”之一。

那些官制史上的知识,让人大开眼界,远比电视剧里的要精彩。《中国官制史》一书将以时间为线,将古代官制分类梳理,带你了解历史上的官制发展。以史为镜,从历史的规律中探寻人类社会未来的发展……

《中国官制史:上下》

扫码收听

《中国官制史》是明清史专家柏桦数十年来研究政治制度史之心得,从宏观、动态、大历史的角度,全面系统地分析介绍了行政职官制度的产生、发展和演变。由“中国官制的形成和发展”“王权和皇权制度”“中枢辅佐机构”“中央政务机构和主要职官”“司法和监察制度”“军事制度”“财政制度”“地方官制”“文教卫生等机构”“胥吏、幕僚和家人”“职官管理制度”等章节组成。

皇帝的权利有多大?

秦始皇“建皇帝之号,立百官之职”为后代奠定了一个基本的政治体制格局,不论朝代如何更换,秦朝制定的君主专制中央集权体制却基本未变。

皇帝是专制王朝的核心和主宰,享有号令臣民,控制和指挥全部国家机器的权力,皇帝在全国范围内拥有“至高无上”的权威和“绝对”的权力。“天下事无大小皆决于上”“天下一家,何非君土,中外之财,皆陛下府库”,皇帝制度中的一切规定和程序,都是为了保证皇权的顺遂运行,理论上不受任何约束。因此,皇帝个人在历史发展中起到过难以代替的正面的或负面的作用,有时甚至影响到历史发展的进程。

宰相都要做些啥?

贵族辅政是早期国家的主要辅政制度,这时候的君主专制是以内外贵族联合为基础的。早在部落联盟或酋邦时期有名为“四岳”的辅政人员,夏代的辅政人员有“六卿”“三正”“四辅臣”“三老五更”等,商代后期出现“三公”制,当时以西伯姬昌、九侯、鄂侯为三公,西周则继承这种制度。

秦汉以后,隋代以前,出现了 宰相开府辅政制,当时宰相的权利是很大的,可以设置自己的衙署,可以自辟僚属,依照皇帝的意图,独立行使权力。但在权力交错和冲突中,担任相职的人往往成为这方面的牺牲品。

相职不可废除,同时也需要受到制约和监督, 宰相参议辅政制便出现了,从汉武帝到明一直采用这种辅政制度。当然,贵族辅政制和宰相开府辅政制也间或实行,而且经常是在双轨或多轨辅政体制中并存。

而到明朝,朱元璋废除丞相制度, 宰相奉命拟旨辅政逐步出现,也就是明朝时期的内阁制度,内阁虽然可以拟制,但都是奉旨办事,并且不能直接插手中央和地方各级官府的政务,相当于贴身秘书和助手。

清末时期迫于内外压力,清王朝曾经建立过短命的责任内阁制。

古代官员有多少?

据历史文献记载,古代官员的数额是有定员的,分设不同机构和职位。

⏩夏代有“ 六卿”,亦称“六事之人”,是王委任的左右至亲贵族,分别掌管各方面政务。

⏩商代的国家机构有“ 内外服”之分,中央官员为内服,其他地方的诸侯和官吏为外服。

⏩西周则是“ 两寮六大”和王家事务官。

卿事寮:下有司土(徒)、司马、司工(空),号称“三右”,也称“三事大夫”;

太史寮:下有太史、太祝、太卜,号称“三左”。

三左三右合称“六大”,也称“六卿”。

⏩“三公九卿”制形成于战国,确立于秦汉时期。

三公:丞相、太尉和御史大夫。西汉末年改丞相为大司徒,太尉为大司马,御史大夫为大司空。所谓“九卿”,实际并不只是九个,而是泛指朝廷各部门的主要官员,因此也称之为“诸卿”或“列卿”。

九卿:太常、光禄勋、卫尉、太仆、廷尉、大鸿胪、宗正、大司农、少府。九卿之外还有诸多列卿,增设废除不一,如皇后三卿、太子太傅、典属国、执金吾等。

⏩还有我们所熟悉的“ 三省六部”则是隋代在前代的基础上更新了中央官制确立的,这套制度基本上为唐、宋所承袭,一直影响到明清。

三省:中书、门下、尚书省,中书省掌管草拟诏令文书,设中书令、侍郎、舍人等官。门下省“掌出纳帝命”,设侍中、黄门侍郎、给事中等官。尚书省综理全国政务,设尚书令(不常设)、左右仆射、左右丞、左右司郎中等官,下辖六部。

六部:即吏、户、礼、兵、刑、工部,各设尚书、侍郎为正副长官。每部各辖四司,司设郎中、员外郎、主事等官。

图片来源于网络,侵删!

【登录说明】

注册或登录过程中,如遇绑定机构代码的情况,请使用代码:ddtsg。

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

丹东市图书馆微信公众号

相关资讯
最新资讯